
发布日期:2025-06-24 08:40 点击次数:191
在国民党军队里头,有亲信部队和非亲信部队的区别。大家可能觉得这两拨人肯定是界限清晰,各走各的路,但实际上呢,情况可能复杂多了,说不定就是混在一起,互相掺杂的。
例如国民党军的第54军,在抗日战争快结束时,给驻印军送去了两个主力师。之后呢,他们又把中央军亲信的第36师,还有从胡宗南部调过来的第8师给加进去了。再加上他们自己原本剩下的第198师,这么一来,第54军又重组成了有三个师的部队。
这三个师吧,虽然从历史上看,各有各的来头,但现在都是中央军的亲信部队了。到了1945年初,第54军被选定为使用美式装备的军队,从那以后,他们全都换上了美式武器。
基本上,要说国民党军里装备顶尖的,第54军肯定能算上一号,也就仅次于驻印军的那两个军。
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第54军就得拆成两部分了。1948年年初,他们跑到东北战场去的时候,就只拉上了第8师和第198师两个部队。
到了东北,这支部队又把锦州铁路局交警总队改编过来的暂编第五十七师给吸收了,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三个师的编制,算是整编完成了。
不过跟前两个装备美械的师比起来,这个暂编的第57师,人员和装备都显得挺匮乏,算得上是第54军里的“非主流”部队了。
那时候,国民党军队普遍觉得步兵不够用,所以就想了个法子,把运输兵和工兵也当步兵来使。有的呢,就直接让这些兵种单独上阵;还有的,则是把他们跟步兵混编在一起用。
第54军觉得暂编第57师的战斗力实在不行,而他们自己手头也就两个师,所以就想了个办法。他们把将军直接管的输送队、工兵,还有主力师里的工兵都合在一起,单独弄了个团。不仅如此,还给这个新团起了个数字名字,叫第540团。
这个团队里头包括了第54军直接管的人力运输团第1营,还有军里直接管的工兵营,再加上第8师跟第198师的工兵营一块组成的。
把运输兵和工兵都并到步兵里去了,那这些活儿谁来搞定呢?
说到兵力输送这事儿,他们并没有一股脑儿地全换成步兵。就拿那个战斗团来说吧,他们只用了输送团里的一个营,输送团剩下的兵力和军里直接管的那些用牲畜拉车的输送营,都还留着没动呢。
特别要提的是,那时候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里,大多都整编了一个汽车连进去。有了汽车,运输效率那可真是大大提高了。
说到军队和师级单位直接管的工兵,其实咱们还是得留点儿精干的。就是说,得把那些真正能干工兵活的能手给留下来,至于那些普通的、不太行的,就让他们去当步兵算了。
这样的话,到时候就能有人去搭桥铺路,同时呢,还能抽调点人手,单独成立一个团。
肯定的是,这种团队战斗力不强,特别是打进攻的时候,所以大多都是用来守家的。
第54军打算把第540团派去兴城负责防守,给他们起了个名叫兴城守卫团。另外,他们还能调动兴城里头的暂编第57师第1团第2营的一小部分人马、两个骑兵小队,还有当地的保安队和警察队伍这些力量。
上面说到的那些部队加起来总共有三千二百多人,也就是说,第540团的人数大概有两千出头。
辽沈战役那会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把兴城的敌人给收拾了,之后一数,收获不小:60炮有21门,火箭筒、掷弹筒各2个,轻重机枪加起来158挺,长短枪总共有1676支。
看这装备的样子,兴城明显是有些城防措施的,但就是没有那种特别厉害的重火力武器。
但从缴获的60炮数量上来说,足够给第540团的每个步兵连都装上两门炮,这火力配置大概能赶上中央军的平均水平,但比起嫡系部队还是差了点儿。
从轻重机枪的配备情况来看,还算挺不错的。
要是按一个步兵连有9把轻机枪,一个步兵营有6把重机枪来算的话,那整个团就得有81把轻机枪、18把重机枪,加一块儿就是99把机枪。
从缴获的机枪数量,足足有158挺这事儿来看,第540团的装备挺到位,不光能满足基本的配置需求,还多出不少机枪,给警卫队也配上了。不光如此,其他的骑兵队、保安警察单位也分到了一些机枪。
这么看来,他们自动武器的装备水平还算可以。
说到枪械配备,第540团的步兵需要的长短枪,基本上也都能搞定。
其实吧,大家别光瞅着那3200多人只有1600多杆长短枪,这数字一看好像挺少的。
说实话,60炮和轻重机枪这些武器都得用上不少士兵来操作。而且,就那时候的军队人员配置来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配上枪。所以,这样的枪支数量其实挺符合一般步兵团的实际情况的。
第54军由于是自家的核心队伍,所以有能耐从分到的武器里抽出一部分,额外装备起这么一个团。要是换成那些非核心的杂牌部队,可就没这种待遇和资源了。